我會協助開展中國藥品流通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及“十三五”發展規劃評估調研
隨著我國醫改不斷深入推進,醫藥行業已發生了較大變化,藥品流通行業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十三五”即將結尾,“十四五”即將到來之際,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受國家商務部委托開展藥品流通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及“十三五”發展規劃評估工作。為了政策的制定更符合行業實際情況,中國醫藥行業協會調研小組特前往我省調研。我會積極協助,組織了現場調研和座談會,并將書反映了湖北的訴求。
2019年11月21日,在中國醫藥商業協會蔣麗華、李文明副秘書長的帶領下,調研小組一行前往九州通醫藥集團、華潤湖北醫藥進行了現場調研。九州通醫藥集團副總裁劉素芳、證券事務代表劉志峰,華潤湖北醫藥副總經理杜疆、助理總經理胡兵等企業相關負責人接待了調研小組,調研小組參觀了兩個公司的物流倉庫并進行座談。
11月22日上午,在武漢希爾頓酒店召開藥品流通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及“十三五”發展規劃評估湖北座談會。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執行會長付明仲,副秘書長李文明、蔣麗華,辦公室副主任胡志瑛出席會議。湖北省藥監局藥品經營監管處稽查專員劉將、省商務廳市場秩序處副處長陳潔、省醫保局價格招采處四級調研員李娟、省衛健委藥政處二級主任科員周健丘等代表行業主管部門出席了會議。九州通、國控湖北、南藥湖北、同濟堂、天濟大藥房等10余家我省重點藥品流通企業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由湖北省醫藥行業協會秘書長程波濤主持。
在實地調研與座談會中,企業反映了“十三五”期間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取得的成績、創新成果以及遇到的困難;并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對政府主管部門及行業政策的訴求,對下游醫療機構的管理建議與期待。
在“十三五”期間,我省藥品流通行業重前行取得了一定成績。一是兼并重組加速,行業集中度提高。我省雖近年來藥品流通企業總數無大的變化,但大型流通企業對中小企業的兼并重組較多,國控湖北公司旗下就有70余家子公司,華潤湖北、上藥湖北、九州通等大型集團公司均收了一些市縣中小公司。二是銷售新業態逐漸岀現。好藥師大藥房、天濟大藥房等連鎖藥店企業紛紛開展網絡售藥業務;國控漢口大藥房與醫院合作開展了處方外流試點;好藥師、同濟堂等連鎖企業開展了網絡藥師審方;九州通FBBC模式成為藥品流通企業供應鏈打造的先行者。三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華潤湖北、九州通等公司承擔了國家藥品儲備職責。九州通、華潤湖北還在價格明顯倒掛的情況之下,向醫療機構供應市場短缺急救藥物,體現了藥品流通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
在“十三五”期間,我省藥品流通行業也面臨了一些普遍問題。一是行業政策存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不統一的情形。諸如對于成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的最低藥店數量要求,有的地市要求5家,有的要求10家;關于公立醫療機構藥品回款期限的規定,有文件要求最長賬期不得超過1個月,又文件要求按簽訂的合同執行等。這些政策不統一的現象為企業經營帶來了無謂的合規成本。二是政府搭建的信息平臺存在不統一現象。諸如藥品采購平臺就涵蓋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平臺、基本藥物平臺、藥品票據信息平臺等。這些分散的信息平臺可能對企業造成混淆,也給企業帶來了無謂的管理成本。三是行業政策落地情況有的不達預期。國家和省的有關政策對藥品流通行業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但有時在逐級落實的過程中出現了阻力與變化,這種政策的不明確也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四是藥品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導致了公立醫療機構過于強勢,使藥品流通企業之間競爭只能在欠款時長上,不得不承受公立醫療機構巨額的藥品欠款,而生存艱難。五是在第三方物流政策逐漸松綁的情況下,傳統基于“賣貨”理念的藥品流通企業已經到達了被行業淘汰的邊緣。如果藥品流通行業不向供應鏈服務商的方向轉型,將無法在未來生存下去。
與會代表也提出了對”十四五“期間我國藥品流通行業政策的建議。一是政府主管部門著力加強政策連貫性、協調性、持續性。二是鼓勵支持藥品流通行業業態升級,推動三方物流、處方外流、醫保覆蓋擴面等政策的”松綁“。三是在制定政策時充分聽取行業協會的建議意見,因為協會是最了解市場實際情形的。
付明仲會長指出,三明醫改是全國醫改的風向標,國家對藥品流通行業集中度要求較高,目標達到10%的龍頭企業占據80%的市場份額。藥品集采、放開第三方物流等政策將會推行下去,醫藥行業專業化分工將越來越明顯,藥品流通行業的微利時代已經到來了。藥品流通行業可以向供應鏈服務商轉型,憑借專業實力賦能上下游,牢固把握住供應鏈渠道,這樣在未來也可以具備競爭力。
出席座談會的還有國控湖北副總經理鄒鵬、九州通政策研究室主任吳志龍、好藥師大藥房總經理王勁松、南藥湖北副總經理劉旭英、同濟堂副總經理孫玉平、天濟大藥房副總經理唐開富、格林藥業執行總經理嚴春風、宜昌康鑫質量副總段華兵、康欣醫藥質量副總馬幼梅、李時珍藥業總經理許文華、湖北省醫藥行業協會培訓咨詢部部長胡哲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