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十二五期間全面取消以藥補醫
衛生部部長陳竺在2012年1月5日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為取消“以藥補醫”列出時間表:今年先行在300個縣試點推開,力爭2013年在縣級醫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開。
一、“毒瘤之一”——“以藥補醫”腐蝕了隊伍。
如果要問當前醫療衛生領域最需要革除的機制弊病是什么,多數人的回答是:以藥補醫。會議上,陳竺將“以藥補醫”形容為“一棵樹上的兩個毒瘤之一”。
他說,目前,藥品收入仍然是補償的重要渠道,但“以藥補醫”推動了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造成了藥品濫用,扭曲了醫務人員行為,腐蝕了隊伍。爭取“十二五”期間在全系統穩妥有序地革除“以藥補醫”弊端。“今年先行在300個縣試點推開,力爭2013年在縣級醫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開。”
二、 “毒瘤之二”——改革“按項目收費”
掛號費、CT費、X光費……到醫院看過病的人,對這些收費并不陌生。在陳竺看來,按項目收費是“樹上的另一個毒瘤”。
陳竺說,按項目收費和以藥補醫是結合在一起的,是導致大處方、濫檢查問題的根源。目前,我國支付制度改革條件已經成熟。衛生行政部門可以率先推行新農合的支付制度改革。
同時,衛生行政部門要與醫保、物價等相關部門協調,確定適應不同層次醫療機構、不同類型服務的支付方式,用“總額預付、按病種、按單元、按人頭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項目付費”。
三、醫保整合,新農合醫保整合需審慎決策。
在多地被報道出新農合將與城鎮居民醫保合并后,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整合需科學論證、審慎決策,并征得國務院主管部門同意。
目前,廣東省只有5個市實行新農合。報道顯示,天津、杭州等地也出現了不同形式的新農合與居民醫保整合。
這必然涉會及基本醫療保險的管理體制問題。在大衛生體制下統籌保險制度和服務提供管理,有利于實現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和費用控制。
制度整合之后,可實行相關管理部門“統一管理,合署辦公”的形式。“從基本國情看,多數地區應按照國務院確定的部門職責分工,保持現有管理體制不變,維護制度的穩定運行。”
四、新農合,最高支付限額不低于6萬元
2012年,政府對新農合的補助將提高到240元,各地區要從新增資金中劃出一定比例,建立省級統籌基金,用于重特大疾病保障,并與醫療救助有效銜接,使重特大疾病補償水平達到90%左右。
年底前,全面實施兒童白血病等8個病種的大病保障;還要在1/3左右的統籌地區,將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等12種疾病納入保障范圍。
2012年,籌資標準提高到人均300元左右,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額不低于農民人均年收入8倍,且不低于6萬元。
五、醫患糾紛,醫患糾紛將引入第三方調解。
衛生部部長陳竺提出,要建立健全專門機構接受和處理患者投訴,要充分發揮社團組織維護醫患和諧的作用,要創造條件普遍建立第三方調解、建立醫療責任保險等處理醫患關系新機制。
隨著醫改的推進,醫療執業環境和醫患關系有向好的趨勢。但是,近期一些嚴重醫患糾紛事件提醒我們:改善醫患關系仍然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并且需要醫患雙方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醫療衛生工作者尤其要積極主動地發揮作用,爭取患者的理解、配合與支持。希望通過各方共同努力,使醫患關系在“十二五”期間有根本好轉。(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