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5%社區衛生站將提供中醫藥服務
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不健全、基礎設施條件差、人才嚴重匱乏等突出問題,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得到明顯改善。日前,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部、人社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總后衛生部等五部門聯合召開會議,啟動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當前,盡管75.6%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6.5%的鄉鎮衛生院、51.6%的社區衛生服務站、57.5%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但是服務覆蓋面還不夠大,服務質量和水平還不夠高,基層中醫藥工作仍然比較薄弱。
實施提升工程,不斷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擴大中醫藥服務覆蓋面,不斷提高中醫藥服務可及性,有利于充分尊重和實現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知情權、選擇權、參與權和獲得權,促進人人享有包括中醫藥服務在內的基本醫療服務。
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2015年,力爭使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9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70%以上的社區衛生站、65%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著力改善基層中醫藥基礎設施: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中醫科、中藥房,配備中醫診療設備。9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科、中藥房,配備中醫診療設備。7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65%以上的村衛生室配備適宜的中醫診療設備。
同時,為縣級醫療機構培養1.5萬名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含500名民族醫人員),對5萬名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和鄉鎮衛生院中醫人員進行中醫藥(含民族醫藥)專業大專學歷教育,對鄉村醫生進行 中醫藥(含民族醫藥)基本知識與技能培訓(含基層民族醫藥人員),為城鄉基層培養3萬名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遴選8000名基層老中醫藥專家為縣、鄉、村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培養一批基層中醫藥人才,培訓一批中醫藥預防保健人才。(生物谷)